城市交通网络支撑了城市的运行和通联,如果人是城市的血液,那么交通网络就是输送血液的血管,所以说城市交通网络对城市的运行十分重要,同时也影响着城市其他职能部分的机制,对其他职能部门正常的运行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最基本的城市通勤、城市规划、城市的犯罪研究等。
描述城市交通网络的的密度、连接度或通达性,都需要计算路网来得到相应的指标。
1. 距离度量模型
衡量交通节点之间可达程度的指标,距离可以是空间距离,也可以是时间距离,所基于的数据结构是网络,距离越短,节点的可达性就越高。
2. 道路加权核密度模型
衡量城市道路建成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是借助移动的单元格,利用核函数计算单元格内要素的密度估计方法,本质是通过加权平均中心点位于采样值的局部函数来估计未知的密度分布。主要是要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影响,针对不同的道路等级给予不同的密度权重。
3. 路网连通度
区域内各节点之间依靠道路相互连通的强度,能够从道路网络布局方面反映路网的结构特点。
有相应的计算公式:
$C = \frac{L / xi}{AN}$
- 其中L为研究区内道路总里程,A表示区域面积,N为研究区域内应连接的节点数,$\xi$为区域内道路网络的变形系数(非直线系数)。
- 当C近似为1.0时,路网布局为树状,连通性交叉;值近似为2.0时,路网布局为方格网状,连通性较好;值大于3.0时,路网布局为三角网状。
4. 道路服务指数
以距道路一定距离的缓冲区作为道路所能服务的区域,计算此区域所占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例如公交服务指数,定义为距公交站点一定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区)面积占城市房屋建筑(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城市居民接近公共交通的程度,而公交站点作为人们出行换乘的枢纽,其分布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公交线路网的通达水平。